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AICF)是由在法國的華人工程師、專家與學者于1996年1月19日在法國巴黎自發成立的非盈利性組織。宗旨如下:一,提供會員之間聯系與交流的平臺,促進會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幫助與合作;
二,建立協會與外部機構的交流渠道,服務于中法兩國之間科技、文化、經濟及貿易的交流,協助會員理想的實現。
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理事會及會長由會員民主選舉產生。理事會的工作原則是開放、民主、務實。
2006-2007年理事會由20位理事組成。 日常事務由十人執委會負責。本屆會長由林平博士擔任。
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現有成員一百五十余人。依照會員所學專業及所從事的工作,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目前設有以下一些專業分會:計算機及通訊,生物與醫學,金融與管理,工業與工程,化學與化工,環境保護與農業,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等。協會定期地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及講座,并不定期地組織回國考察舉辦專業講座。
服務中法兩國科技、文化、經濟交流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和西方的交流與合作在不斷增加,作為中國留法工程師,專家與學者,我們感到有義務引導和促進西方財團和企業了解和進入中國市場,從而緩解中國資金短缺,促進技術提高和管理科學化,同時幫助中國企業了解國際市場,走向世界。為此,協會積極組織各種活動,幫助法國企業了解中國市場,尋找合適的中國合作伙伴;幫助中國企業了解法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和引進法國的先進設備,尋找良好的投資來源;促進中法工程界的科技交流,對中國工程界進行咨詢;促進和增強在法工程界中國同仁的友誼與交流。
中國旅法工程師協會是創業者的搖籃。大批會員已經走上或正在走向創業道路,或回國就業、創業。
旅法工程師協會理事會
會 長(2008/2009):林 平
現任理事(2008/2009):段大亮,段奇超,林平,倪金城,許苗杰, 邢鑌,沈澤,宋勁松,孫岳峰,唐曉鳴,吳學鋒,于穎,袁元,張毅,鄭勁松
中國旅法生物醫學會
中國旅法生物醫學會(AMBCF)于1986年在法國巴黎成立,是由在法國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療工業和藥物學等領域工作和學習的中國學者、學生和臨床大夫組成的學術型專業協會。協會第一任會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
二〇〇六年十月,適逢協會二十歲生日,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現任衛生部長)的陳竺院士欣然題詞:“賀中國旅法生物醫學會成立二十周年,并祝學會為促進中法生物醫學交流做出更大的貢獻”。
協會本著團結、務實、進取和自強的精神,致力于兩個服務 - 努力為廣大會員服務,努力為社會各界服務,積極促進中法生物醫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旅法生物醫學工作者與旅法華人和華人社團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協會與國內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的友好往來。
協會每年春、秋兩季在駐法使館教育處舉辦義務健康咨詢活動(俗稱“義診”)并已成為協會成立二十多年來奉獻給社會的傳統節目,由多名已獲法國開業執照的診所大夫和國內資深臨床醫生坐診,吸引了廣大留學人員、駐法使館和中資機構工作人員、當地華人華僑的參加,深受各界歡迎。協會每年舉行一次年度學術報告會,交流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定期的專業和科普講座既開拓了會員的視野,也向社會普及了醫學生物學知識。協會會員積極開展與國內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分別與上海生命科學與人類基因中法合作中心、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多家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協會積極參與推動中國中醫藥在法國的普及,多次參加在巴黎舉行的中國傳統醫學研討會,為弘揚祖國的中醫藥事業推波助瀾。
中國旅法生物醫學會現任第二十屆理事會成員:理事長:葉非 副理事長:賀毅、樓丹青、任朗、劉炳凱、毋永正、王庭璋、孔令春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維
協會網站:http://ambcf.net
全法中國法律和經濟協會簡介
“全法中國法律與經濟協會”(前身為 “全法科協法律與經濟分會”),成立于1998年6月,系根據法國1901年協會法在法組建的中國法律和經濟領域的理論和實務工作者的學術性組織。協會于2002年在法國巴黎正式注冊。
“協會”致力于以下宗旨:1. 促進和增強全法中國法律與經濟工作者之間及他們與國內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支持和鼓勵會員以多種形式為中國建設服務;
2. 促進中、法兩國法律、經濟、教育、科技和實業界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 開拓與法國和其他國家相關團體、組織和機構的聯系,為中國、法國和歐洲的經濟和法制建設服務。
“協會”成員包括獲得法國法學院教職的學者、獲得法國巴黎上訴法院律師執業資格的注冊律師以及大量從事法學、經濟學(貿易、金融、管理)研究、教學、實務人士共150余名。在推進中、歐(法國)培訓項目、擔任項目協調、開展學術交流、出版學術刊物、翻譯學術著作、舉辦學術講座、積極為國服務、加強社會科學同行的團結互助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發揮了中、歐(法國)法律與經濟交流橋梁的重要作用。
作為法國唯一的一個中國法律與經濟學術團體,“協會”自成立以來,在中國駐法使館的支持下,在歐洲(法國)、中國的立法、司法、法學教學與研究、律師實務、企業法律顧問、國際司法、中外投資貿易等方面作了開創性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在歐(法國)、中交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具影響力的作用。“協會”出版會刊«歐洲法律與經濟評論» (Revue Juridique et Economique Europe-Chine, 可同時用中、法、英 文發表研究成果。
全法法律與經濟協會期待與您的合作交流!
協會共同理事長(兩位):金邦貴先生 法國馬賽第三大學法學院歐亞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春暉計劃”蘭州大學基地學術委員會委員
劉小鵬先生 巴黎信誼事務所主任主任
副理事長 (七位):普瓦捷大學郭宇岡博士,石仁林先生 巴黎德恒律師事務所主任,任曉紅女士 巴黎竟成律師事務所主任,
孫濤先生 法國執業律師,西北政法大學教授白艷女士、巴黎一大劉衛紅博士、清華大學法學院魏楠枝博士
秘書長:巴黎二大博士生種林
副秘書長(三位):南京大學法學院呂麗萍博士、巴黎二大姜琳博士、巴黎五大郭萌博士
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
法國海外留學人員創業者協會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目的在于召集有志于在海外和中國創業的留學人員和創業經驗豐富的留學人員,發揮協同效應,激發留學專業人才的創業熱情,提供留學創業人員交流平臺,推動留學創業進程,對接創業項目。
會長:楊光華
協會網站:http://www.**ece-fr.com/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以下簡稱團體聯合會)于2002年由6個專業學會和多個城市的學者學生聯合會發起,同年10月2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正式成立。它是一個在德國柏林法院注冊的公益性社團組織。其宗旨為,代表和維護全體中國留德學者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各專業學會和學生會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強中國留德學者學生與德國社會各界以及華人國際社會的聯系與交流。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的會員為團體會員,目前由全德12個華人留德學者學生專業學會和在德校友會,以及各地城市的眾多學者學生聯合會組成。團體聯合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新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理事由各專業學會、校友會主席(或代表)以及地區學生會的主席(或代表)通過民主程序選舉產生。致力于代表3萬多名中國留德學者及學生的共同利益。
網址:http://www.**sd-ev.de/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以下簡稱團體聯合會)于2002年由6個專業學會-中國留德學者學生計算機學會、中國留德學者學生經濟學會、德國同濟校友會、中國留德醫學學會、留德中國物理學者學會和中國留德化學化工學會發起,并于同年10月2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正式成立。它是一個在德國柏林法院注冊的公益性社團組織。其宗旨為,代表和維護全體中國留德學者和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各專業學會和學生團體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增強中國留德學者學生與德國社會各界以及華人國際社會的聯系與交流。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的會員為團體會員,由全德11個華人留德學者學生專業學會和在德校友會,以及80多個中國留德學生會組成,代表3萬多名中國留德學者及學生的共同利益。團體聯合會每兩年召開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新一屆理事會。理事會理事由各專業學會主席,校友會主席以及部分地區學生會主席擔任。本屆理事會主席為何星,副主席倪誠和師曉峰。
團體聯合會自成立以來主要致力于,在留德學人中開展學術交流研討活動;組織專家團為國服務;協助國內各省市組織在德人才招聘會;為留學人員提供留學信息和法律援助,維護留德學人權益;以及舉辦為廣大留德學人所喜愛的學術交流和文體活動。
2002年10月在德國中部城市法蘭克福,2004年10月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和2006年10月在德國南部城市斯圖加特舉辦的三屆團體聯合會暨專業學會大型聯合年會,出席的貴賓單位有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華海外聯誼會,中國教育部和人事部等部委、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高校代表團,歐美同學會、各省市人事局,以及世界五十強公司之一的德國西門子公司董事會代表等。數千名留德中國專家學者和學生代表參加了團體聯合會聯合年會,此外,各旅歐華人專業學會也派了代表參會。
在三次年會上,近20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極大地開闊了與會者的視野,并充分顯示了華人學者在德國各行各界的影響力。在斯圖加特年會上,團體聯合會還與華人媒體歐覽合作,邀請各界精英舉辦了“中國留學求職題日”活動,求職論壇和招聘活動的并進,為留德學子搭起了一座通向社會的橋梁。
團體聯合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群體為國服務和為祖國推薦人才。自成立以來,團體聯合會多次組織專家團組赴西部,赴東北支持祖國建設。各種專業的學者聯合回國服務,產生了強大的聚合效應。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經濟學會(GCWD e.V.)是最早在德國注冊成立的華人專業學會,也是團體聯合會的發起單位之一。自1984年成立以來,參與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赴德代表團,協助駐德使領館進行相關專業的咨詢工作,對在德學生會員的學位論文和求職應聘提供專業咨詢,并多次回國參加學術交流與咨詢。2000年7月,經濟學會應邀參加了國務院委托組織的“海外專家學者新世紀咨詢座談會” ,為祖國在新世紀的宏觀發展獻計獻策。2004年9月應邀參加國僑辦組織的“歐美科技代表團” ,并為福建老區的貧困縣做了經濟咨詢。多年來,經濟學會還為德資企業及高等院校提供在華投資信息和行業信息,為中德經濟和文化交流充當“民間大使”。
中國留德醫學生物學會自2002年起,每年組織進行“中國心-留德華人心血管病專家學者回國交流服務團”活動,與國內一些大醫院進行了學術交流、講學和手術演示。在“中國心2004” 的活動中,不僅與國內知名心血管病專家聯合舉辦“中德武漢心臟病論壇”,在電視臺健康欄目中為市民作心血管病科普介紹,而且還在武漢市中心街頭為市民義診,造福于廣大的武漢市民。
留德中國物理學者學會自2004年起實施了群體為國服務工程,翻譯德文版科普書籍《未來世界的100種變化》;2007年4月23日,《未來世界的100種變化》一書以最高票數獲第二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
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自2005年底成立以來便積極組織專家學者參加春暉計劃,2006年參與組織了兩個專家團分赴內蒙古和東北。今年正與留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學會等一道參與春暉計劃的實施。
為人才提供舞臺,也是團體聯合會的一項重要使命。團體聯合會不僅促使專業學者走出去,而且也為在德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擇業和學術探討的空間。在過去的五年里,團體聯合會迎來了國內各地各界的招聘團體,并進行了高層次的學術研討活動。
2006年7月,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與全歐華人專業協會在德國法蘭克福聯合承辦了由歐美同學會發起的主題為“21世紀中國:留學人員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此研討會積極探討了在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號召海內外廣大留學人員為祖國構建和諧社會發揮聰明才智,積極貢獻力量。通過舉辦研討會,組織留學人員交流各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經驗,研討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特點、構建和諧世界所面臨的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對策,為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獻計獻策。
幾年來,在各地學生會及各運動團體的支持下,團體聯合會還開展了一系列全德范圍的體育比賽:2004年6月在達姆施塔特成功舉行首屆全德華人羽毛球錦標賽,2006年4月在科隆舉辦全德華人首屆男子足球和籃球聯賽(室內),以及2005年和2006年舉行的兩屆全德華人乒乓球錦標賽。這些比賽交流不僅豐富了各地學生學者的生活,增進了友誼,更加強了全德學人之間的凝聚力。
經過五年的建設,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已初具規模,并贏得了德國社會以及國內社會的好評。
留德學者專業學會及在德校友會(以學會西文縮寫字母為序):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CGME)
留德華人資源與環境學會(CGRU)
中國留德化學化工學會(GCCCD)
中國留德學者計算機學會(GCI)
留德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學會(GCLB)
中國留德醫學學會(GCM)
留德中國物理學者學會(GCPD)
中國留德學者學生經濟學會(GCWD e.V.)
德國南京大學校友會(NJUAA)
德國同濟校友會(TAMD)
德國清華校友會(THAG)
本屆理事會成員名單:主席:何星
副主席:倪誠、師曉峰
秘書長:張志坤
司庫:王欣
新聞部:陳江霞、劉媛媛、程綱、薛勇剛
外聯部:李星、潘璇、米嵩、郭泰然
文藝部:史學慧
體育部:于浩
為國服務部:劉百寧
網站:李峰
權益部:丁勇、郭泰然
方圓九州(www.kyushu-c.com) Email:kyushushiwuju[ta]**il.com
管理員QQ:2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