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穩定增長,產業發展后勁較足,發展趨勢較為樂觀。
這份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發展》的報告透露,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27個重點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643.7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工業部分營業收入增長10.1%,并比去年同期增速高0.4個百分點。新型計算機產品、電子器件產品、視聽設備、光纖光纜制造、生物化學農藥及微生物農藥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新型鐵路運輸設備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風能原動設備制造9個行業逆勢加速增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增長17.5%。
一季度,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利潤1631.7億元,同比增長17.7%,與工業總體利潤增速出現負增長形成對比。從發展趨勢看,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對于未來發展保持樂觀,對于今年二季度的預期信心指數和預期景氣指數分別達到了160.9和164.5,均處于較強景氣區間。
報告同時指出,由于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束縛,戰略性新興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存在一定掣肘。例如,數據和“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需要已有數據的開放共享,但數據“孤島”現象較為嚴重。產業鏈不完善已成產業升級的障礙,相當部分產業領域原材料和零部件對國外依賴度較高,一些整機產品的利潤率還不及原材料和零部件利潤率高。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束縛了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調查企業一季度投資景氣指數僅為117,比上季度下降4.9,反映出企業融資難度加大。特別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由于輕資產等特點,難以從銀行獲得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