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丁飛 實習記者陳思)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北京市小學入學信息采集將于今天下午5點截止。也就是說,所有今年要在北京上小學的孩子,不管是京籍還是非京籍,都要在今天前在網上進行信息登記,否則將無法入學。為什么今年要統一建檔?對于家長們,這個政策對孩子未來入學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在北京上小學,變難了,還是變容易了?
這是北京市第一次在16個區縣聯網,對全市今年17萬多小學入學的孩子進行入學前信息采集。信息關系到建檔和錄取,必須參加,且一人一號,號碼唯一,登記號入學后將直接轉成學籍號。信息采集截止到今天下午5點。
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理論上來講,一個學生只能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來進行入學的登記。
對于北京籍孩子的家長,政策帶來最大的改變,是跨區擇校變得艱難。從前幼升小,不少家長四處奔波,遞條塞錢,只為孩子別就近入學“入個差學校”。如今收回學校“建檔權”,意味著跨區實現統一管理。
家長樊女士:等于就是只有區教委能決定,你想跨區啊想調劑啊什么的。原來是跟小學校長商量一下就能定了的事,現在是大家說找人啊,都說那你直接去找區領導,你只要能找到區領導,能找到領導班子的成員,你就能怎么怎么樣。
畢竟,找到區領導,沒那么容易。由此,跨區擇校的暗箱操作,得到部分遏制。但新問題是,如何進一步約束區一級干部濫用權力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儲朝暉:最關鍵的就是真正做到公開、監督:整個信息系統是公開的,要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督。教委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為某些有權的人,或者有錢的人的孩子提供方便。
對于非北京籍孩子的家長,政策帶來最大的改變,是留京上學變得艱難。從前幼升小,對于家長和孩子并沒有太多約束。如今實行“五證審核”才可填報信息。五證是: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本、在京暫住證和戶籍所在地無監護條件證明。家長代表:段先生:
家長段先生:我覺得最難辦的其實是兩個。一個是這個暫住證,他要求夫妻雙方都要有暫住證。但是,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他在北京打工都不辦暫住證。第二條難辦的是務工證。要求夫妻雙方都在某個區務工,而且這兩個單位必須都要在你那個暫住證的區。這條件太苛刻了。就是,基本上80%的人沒戲。
五證審核細則出臺不到一個月,信息采集今天截止,不少家長都來不及辦理,沒辦法,孩子只能回戶籍所在地讀書。苛刻的政策,是不是抬高了外來務工子女入學的門檻呢?
儲朝暉:我覺得一定要依據實際情況,各個區縣做好統計,在它所在范圍內,有多少非京籍的孩子,他們屬于什么情況,他們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一個基本的準則就是,要讓孩子有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