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科:2012年西亞北非局勢和中阿關系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次
2012年,西亞北非局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種矛盾交織,地區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在探索各自發展道路
和提高各自地位和影響力方面激烈較量,在9月份聯合國大會圍繞中東問題的一般性辯論中,聯合國大
廈幾乎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東問題有關各方唇槍舌戰,火星四射,火藥味十足。這場景恰是進入
2012年以來中東形勢的縮影。
西亞北非大變局開啟近兩年來,在多國政權相繼更迭之后,中東局勢深入變化,大動蕩、大變革繼續
沖擊原有的政治生態和權力結構,各種新舊矛盾交織難解。與此同時,該地區熱點問題呈激化之勢,
敘利亞問題成為各種矛盾的焦點,大國的博弈更加激烈,而地區各個問題演變呈現相互聯動、復雜多
變、僵持中震蕩頻生的特點,中東變局的走向牽動國際戰略格局的深刻調整。在11月中旬,以色列以
回擊火箭襲擊為由對加沙地帶發生了代號為“防務之柱”的大規模空中襲擊,造成1000多人傷亡,更
凸顯了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急迫性。而美國在中東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也引起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極
大不滿。長期拖延的巴勒斯坦問題是該地區的核心問題,關系到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伊斯蘭世
界的感情,也是地區長期動蕩的誘因之一。
中國奉行尊重主權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積極維護地區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地區的穩定,與地
區各國的關系持續穩步發展。胡錦濤同志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把加強同廣
大發展中國家關系放在重要位置,重申“中國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反對動輒訴諸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顛覆別國合法政權,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中國對西亞北非的外交是十
八大報告精神的生動實踐。2012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沙特、阿聯酋和卡塔爾三國,促進了
與海灣地區國家戰略合作關系的發展。中國同西亞北非各國關系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該地區
大變化和動蕩的形勢下,2012年1至9月份中國同阿拉伯國家的貿易額達到1650億美元,同比增加15.6%
。
中國積極參與解決敘利亞危機
一年以來,在一直是中東地區焦點的敘利亞問題上,中國的態度和立場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在敘利亞危機發生之初和過去的19個月里,中國的政策都是完整一貫的,始終主張政治解決敘利亞問
題,支持由敘利亞人主導的、滿足敘利亞人民合理訴求的解決方案。不干涉內政不等于不積極作為。
敘危機發生以來,中國一直致力于通過外交斡旋結束敘境內的暴力沖突,為敘危機各方尋找和平解決
方式。為此,中國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國就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提出六點主張,外交部長楊潔篪在敘
利亞問題行動小組日內瓦外長會議上又進一步提出四點主張。中國堅持平衡做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工
作,多次派特使訪問敘利亞,并接待敘利亞官方和反對派代表訪華,與敘利亞境內外反對派組織保持
接觸,敦促雙方停火止暴,盡快開啟包容性政治對話。中國與國際社會有關各方密切溝通,深入做阿
拉伯國家和阿盟的工作。中國致力于維護國際社會團結,建設性參與安理會等多邊場合涉及敘利亞問
題的討論,支持聯合國阿盟敘危機聯合特使的斡旋和向敘利亞派遣監督團,出席行動小組日內瓦外長
會議,并支持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國不失公允,同時與敘危機各方,包括敘反對派保持溝通。中國
與聯合國和阿盟特使及國際各方保持密切聯系合作,共同努力推動敘利亞問題早日解決。
中國在敘問題上的建設性努力產生了積極效果。隨著形勢的發展,國際社會越來越趨于形成共識,那
就是敘利亞不是利比亞,國情迥異,其地區的地位和影響也大不相同,不存在復制“利比亞模式”的
條件,國際社會也不允許這種復制,最終敘危機的解決應取決于敘危機各方博弈和討論的結果。如果
不帶偏見、不帶私利地去看待和理解中國的立場,就可以清晰的得出結論:中國是在真正維護敘利亞
人民的根本利益,堅定維護中東地區的和平和穩定,捍衛的是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準則。
中國尊重和支持西亞北非國家人民的意愿和選擇
西亞北非正經歷二戰以來最深刻的大變局,如何看待這一大變局,如何因勢利導發展同阿拉伯世界的
傳統友好關系,這無疑是新時期中國外交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
作為阿拉伯人民的好朋友,中國十分珍視與阿拉伯人民的傳統友誼,堅定明確地尊重阿拉伯人民的意
愿和選擇,始終把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維護阿拉伯人民長遠和根本利益、維護中阿人民友好關系作為對
地區政策的出發點。西亞北非大變局伊始,中國就通過各種形式宣示對事態的看法和立場,可以概括
為:一,中國尊重該地區國家和人民尋求變革、發展的愿望訴求,支持地區國家和人民自主探索符合
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凡是地區人民自主做出的選擇,中方都持積極開放態度。二,中國呼吁地區國
家及國際社會有關各方通過包容、和平的政治對話化解分歧,旗幟鮮明地反對動用武力,避免暴力沖
突,讓該地區人民早日過上穩定安寧的生活。三,中國主張國際社會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尊重
地區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方堅決反對外部武力干涉等一切將外部意志強加于地區人民的行
為。中國一再申明這不是為了庇護誰或刻意反對誰,而是為了維護包括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在內廣大發
展中國家的獨立自主和民族尊嚴。四,中國希望國際社會堅持以綜合治理的思路應對地區轉型,在重
視加強政治外交努力的同時,高度重視巴勒斯坦問題,推進中東和平進程;在應對敘利亞、伊朗等熱
點問題的同時,要加強對相關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支持,全方位協助地區國家順利實現轉型。
作為對中國上述政策的檢驗,2012年中阿關系發展中有兩件大事值得濃墨重書,一是5月底在突尼斯召
開的第五屆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會議再次確認了中阿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規劃了今后雙方關系
發展的藍圖,取得圓滿成功;二是埃及總統穆爾西8月底成功訪華。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有舉足輕重影響
的大國,又是經歷民眾革命發生政權更迭的轉型國家,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領導人上臺后政策取向為
各方關注。穆爾西就任總統不到兩個月決定訪華,顯示了對發展同中國關系的高度重視,具有著標志
性意義。中方也高度重視這次訪問,兩國領導人就進一步發展雙邊戰略伙伴關系和地區以及國際問題
達成廣泛共識。這顯示出,中國會與所有阿拉伯國家一道,為共同推動地區早日實現和平、穩定與發
展而繼續攜手努力。
中阿關系將在交流中發展
中東地處亞非歐三大洲集合部,東西方戰略要沖,自古是大國逐鹿之地,在當今各大國的國際戰略中
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國對該地區外交是中國整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總體外交政策的體現。作
為國際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在西亞北非地區熱點問題上堅持勸和促談,為推動
有關問題得到政治解決和局勢緩和發揮了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致力于同各國一道共享發展機遇,共
同應對挑戰,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在國際關系中倡導平等民主;在發展進程中尋求合作共贏;在
全球治理中實現公正實效;在多元文明中推動共同進步;在相互依存中謀求普遍安全。中國所倡導的
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政治理念,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了新內涵。
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文化多樣化的展現,科技革命的突破以及信息化影響的
擴大,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不斷增加,國際社會的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緊密。這是一個世界扁平的時代
,任何一國的崛起,都不可能獨立于世界格局之外。國家間同舟共濟、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各國
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國際社會的共同追求。在中阿合作論壇的框架下,中阿文明對話伴隨著各個領域的
合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對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在這個歷史性的變化中發揮了并
正在發揮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未來的歲月里,中國的國際責任和權益將不斷延伸。作為國際體系
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中國必將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建立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
諧世界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中國和阿拉伯這兩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和國家間的新
型戰略合作關系也會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進一步發展。(吳思科:中國中東問題特使 來源:今日
中國法文版)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